原標題:王家大院,農(nóng)民的文化客廳 2月12日,沭陽縣胡集鎮(zhèn),年味兒越來越濃了。鎮(zhèn)區(qū)公路旁的一座三層小樓里,老人看報,孩子讀書,其樂融融。 “我特別喜歡來王爺爺家,這里有這么多小朋友一起學習,遇到難題,大家可以一起討論。”胡集鎮(zhèn)中心小學8歲的學生張小健說。小健的父母在外打工,他和67歲的奶奶有空就來王爺爺家。“孩子有這么好的地方寫作業(yè),我也有地方打發(fā)時間?!毙〗∧棠陶f。 王爺爺名叫王開華,今年65歲,是沭陽公認的文化“明星”,他在自家小樓開設(shè)的農(nóng)家書屋“開華文化大院”,是當?shù)匾粡堩懥恋摹懊薄?/p> 走進文化大院,一樓走廊和二樓大廳的墻上掛滿書畫作品,三樓民俗館收藏著從沭陽農(nóng)村收集來的農(nóng)具和生活用品200余種。院內(nèi)有圖書區(qū)、書法區(qū)、電腦室、休閑區(qū)?!拔覀儸F(xiàn)有藏書 6000冊,一部分是政府捐贈的,還有我自己收集的?!蓖蹰_華介紹,這里跟縣圖書館實行“通借通還”,書足夠孩子們平時看。 王開華是土生土長的胡集農(nóng)民。為創(chuàng)辦文化大院,夫婦倆幾乎花光一生的積蓄,連子女每月孝敬他們的2000元錢也被投進去,老兩口還每天起早摸黑打豆?jié){、賣早點。 說起辦大院的初衷,老王說是受一件事的觸動。2013年秋,老兩口到南京旅游,看到城里的老人、孩子都有學習娛樂的場所,而老家那么多老人和留守兒童平時沒地方可去,他們便商定,回去也搞個文化場所。2014年5月,“開華文化大院”正式開業(yè),當?shù)氐睦先恕⒑⒆涌呻S時來這里,學習、讀書、看報、揮毫潑墨、休閑娛樂。大院不僅不收任何費用,還提供相應(yīng)的文具。 “我一開始不支持他,前前后后投入幾十萬元,我們的房子在鎮(zhèn)上商業(yè)區(qū),有1600平方米,如果出租的話,每年租金就不止20萬元。我們還買了兩臺空調(diào),每天的電費、水費都不少。”王開華的老伴姚文美說,自己慢慢接受了老王的做法,“既然是為了下一代,而且已經(jīng)做到現(xiàn)在這樣,就讓他繼續(xù)做下去吧”。 現(xiàn)在,文化大院還成了胡集鎮(zhèn)少年兒童書畫輔導(dǎo)站,每逢周六、周日和節(jié)假日,都有留守兒童來這里學習國學、書畫。孩子們用的課本和紙筆,都是老兩口坐公交車到縣城買的。每次購書,都把老兩口累得夠嗆,但看到孩子們津津有味看書的笑臉,他們就高興。 文化大院辦得紅紅火火,跟全家人的共同努力分不開。王開華搞個體經(jīng)營的兒子王曉超說:“父親一直教育我們,要力所能及地為社會做貢獻,我一定鼎力支持他!”王開華的孫女記得,爺爺常告訴她,能為社會做貢獻是幸福的。 “開華文化大院”開辦至今,已免費接待留守兒童5000余人次,為千余老人提供休閑服務(wù),還開設(shè)僮子戲傳承所。去年,“中國家風·美麗中國”全國“最美家庭”故事會在京舉行,表彰一批全國“最美家庭”,王開華家是其中之一。 “我家和大多數(shù)家庭一樣,是個平凡的家庭,也是個幸福的六口之家。我們沒什么轟轟烈烈的事,但全家行善積德、努力進取……”王開華常跟別人分享他的家風,“哪天我老了,你們也要堅持做,讓愛和善一直傳承下去”。 (徐明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