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江蘇在線

搜索
熱搜: 活動
微信
qq
weixin
書香江蘇在線 首頁 海外中國 新媒體報道 中國網(wǎng)|江蘇人民出版社“海外中國研究叢書”書目提要

中國網(wǎng)|江蘇人民出版社“海外中國研究叢書”書目提要

2003-1-1| 發(fā)布者: zhaowei| 查看: 3201| 評論: 0|來自: 海外中國研究

摘要: 中華文明歷數(shù)千年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在其幾乎所有可能有的方面均同時走向成熟,故宋史研究一向為學界所推重。但由于過去的史筆多落于政治、軍事、思想諸方面,未能就宋代的潛文化的小傳統(tǒng)進行梳理,離當今史學界 ...

    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國日常生活 [法]謝和耐

    中華文明歷數(shù)千年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在其幾乎所有可能有的方面均同時走向成熟,故宋史研究一向為學界所推重。但由于過去的史筆多落于政治、軍事、思想諸方面,未能就宋代的潛文化的小傳統(tǒng)進行梳理,離當今史學界所企望達到的“總體史”之目標尚相距遙遠。因而,著名漢學家謝和耐先生這部描述宋人日常生活的著作,使讀者得以一覽當時市井場景的具體風貌,當可有助于他們在思想深處編織出中華文明全盛期的總體網(wǎng)絡結構。另外,書末所附劉東先生的長篇“譯后絮語”,行文生動,思路開闊頗有點睛之妙,讀來更可與正文相得益彰。

    功利主義的儒家:陳亮對朱熹的挑戰(zhàn) 田浩

    中國思想史這門學科的使命,乃在于潛心到過去的生存境遇下,考察古人的思維過程。田浩教授的這本成名作,在新發(fā)現(xiàn)的陳亮作品的支持下,具體探討了陳亮思想的演變過程,尤其是在宋代的特定歷史背景下,參照著兩位論辯對手的具體閱歷及性格,展示了陳亮、朱熹間的‘道德與事功’之辯,從而再現(xiàn)了中國思想的豐富性、復雜性和歷史性。緣此,本書被漢學宗師史華茲推許為自己所讀到的以西方語言敘述宋代儒學思想多種特征的最生動、最易理解的作品之一。

    斯文:唐宋思想的轉型 [美]包弼德著

    本書在考察唐宋士人從門閥士族向文官再向地方精英轉型的基礎上,以‘斯文’為核心概念,圍繞“學”在士人身份確認中地位的上升以及“學”的內(nèi)涵由文化向倫理的轉向,細膩勾勒了唐宋士人價值觀演變的軌跡。

    萊布尼茲和儒學 [美]孟德衛(wèi)著

    本書是研究萊布尼茲思想和儒學之關系的一部專著。作者以細致的筆觸描述了萊布尼茲同中國文化間接觸、來華耶酥會士在萊布尼茲了解中國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萊布尼茲的二進制的發(fā)現(xiàn)與<易經(jīng)>對他的啟發(fā)。他用西方的方式討論了中國哲學中關于形而上學和精神實體的幾對概念,提出了宗教和理性的某些可以融通的地方,認為精神修養(yǎng)是以儒學為代表的東方文化和以基督教為代表的西方文化融合的基礎。

    新政革命與日本——中國,1898-1912年 [美]任達編著

    1898年到1912年這十余年時間,是中國社會轉型、組織創(chuàng)新的關鍵時期。千百年來一直以中國為師的日本反為中國所師。美國佐治亞洲立大學歷史系教授任達精通中、日文,在占有大量資料的基礎上經(jīng)過多年研究,以中日文化關系為切入點,對這一時期中國的主要社會思潮、流行詞匯和教育制度、軍事體制、司法體系等作了細致的源流考訂和“組織移植”的對比研究。這些術語我們今天仍在大量使用,這些制度的某些基本方面今天仍有相當影響,所以對這段歷史的了解,也加深了對現(xiàn)實的了解。

    宋代江南經(jīng)濟史研究 [日]斯波義信著

    本書對宋代江南社會經(jīng)濟的諸層面進行了系統(tǒng)考察,令人信服地對江南地區(qū)的生態(tài)演變、農(nóng)田水利、經(jīng)濟開發(fā)、移民定居、城市發(fā)展、社會流動、商業(yè)交通、戶籍稅制等方面進行深入探討,獨樹一幟地提出宋代分期說和自宋至明初400年間的周期演變說,是對宋代文明令人耳目一新的生動演繹。

    五四運動:現(xiàn)代中國的思想革命 [美]周策縱

    本書為美國威斯康星大學資深教授周策縱先生的力作。本書以大量的歷史資料為基礎,對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歷史背景、思想流派和具體過程都作了細致入微的描述和深刻的分析,對一代新式知識分子的社會功能和歷史命運作了深入的探討和研究。此書為新文化運動提供了一幅全景的歷史畫面和透視的焦點,成為海外學者研究五四運動不斷引用的里程碑式的著作。

    血路——革命中國中的沈定一(玄廬)傳奇 [美]蕭邦齊

    本書作者以沈定一這個重要歷史人物的傳奇經(jīng)歷為個案,以1916年至1928年間中國社會的劇烈變革為宏觀背景,通過沈定一在三個不同地域的活動,揭示個體的日常生活對歷史形成的影響。本書的主題及研究方法對國內(nèi)學界頗具啟示。

    尋求富強:嚴復與西方 [美]本杰明·史華茲

    本書是美國著名漢學家史華茲研究近代中國哲學、政治思想史的一部具有較高聲譽和廣泛影響的著作。作者以其獨具特色的角度和方法,使人們重新認識了作為一位迷人的西方思想評論家的嚴復。作者指出,嚴復站在未經(jīng)歷近代化變革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立場上,一下子就發(fā)現(xiàn)并抓住了歐洲著作中闡述的“集體的能力”這一主題,并在歐洲思想中至少發(fā)現(xiàn)了兩方面的秘密,即充分發(fā)揮人們?nèi)磕芰蛯⑵鋵驗榧w目的服務的公心。作者揭示嚴復思想的秘密及其得失的思路,對于我們深入研究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機制和渠道,無疑是十分有益的。

     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性之間——王韜與晚清改革 [美]柯文

    本書一反“傳統(tǒng)/現(xiàn)代”二元對立研究模式的偏頗,注重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化之間的連續(xù)性,強調(diào)“從中國發(fā)現(xiàn)歷史”。作者通過對王韜的經(jīng)歷和思想的研究,分析了中西思想間的互動及其對中國社會的影響。在最后一章中,作者對王韜一代知識分子作了整體性研究,指出近代中國“沿?!本哂袆?chuàng)新功能,而這種創(chuàng)新只有經(jīng)過“內(nèi)地”的認可才具有“合法性”,才能取得成功。

    義和團運動的起源 [美]周錫瑞

    長期以來,有關義和團運動的起源問題一直撲朔迷離,眾說紛紜。美國學者周錫瑞(j.w.esherick)在本書中以詳盡的史料、獨特的視角和嶄新的方法將這一問題的研究推到了新的高度。作者對19世紀山東省的社會、經(jīng)濟結構作了區(qū)域性分析,對中西文化的沖突進行了深入的歷史溯源,尤其是用文化人類學的方法對魯西北地區(qū)的民間文化,如社戲、話本、宗教、尚武、民謠等都作了細致的研究。作者進行了宏觀歷史概括,認為魯西北的社會結構、中西文化沖突和獨特的社會文化心理間的“互動”,最終導致義和團運動的爆發(fā)。

    中國現(xiàn)代思想中的唯科學主義(1900-1950) [美]郭穎頤編著

    進入20世紀以后,中國思想界在傳統(tǒng)的文化價值觀念方面發(fā)生了許多重大轉變,其中影響最為深遠的一種轉變是唯科學主義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唯科學主義認為宇宙萬物的所有方面都可通過科學方法來認識,認為科學能夠而且應當成為新的宗教。這種科學崇拜導致了現(xiàn)代中國思想界的大論戰(zhàn),也為“科學的”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全面勝利鋪平了道路。本書對唯科學主義的根源及其在中國的發(fā)展,對20年代科學——玄學大論戰(zhàn),對各派唯科學主義者的思想實質(zhì)進行了詳盡透徹的分析。

    中國農(nóng)民經(jīng)濟 [美]馬若孟

    本書是國外研究中國農(nóng)民經(jīng)濟的一本影響較大的奠基之作,作者以1939-1943年間日本南滿鐵路株式會社對華北農(nóng)村所進行的大規(guī)模的調(diào)查材料為基礎、用個案研究的辦法,探索了農(nóng)村的市場、商業(yè)化與政府的關系等。在農(nóng)村現(xiàn)代化起步的今天,本書的研究給我們很重要的啟迪。

    中國的現(xiàn)代化 [美]吉爾伯特·羅茲曼等

    本書是美國一批著名學者近年研究我國現(xiàn)代化事業(yè)的綜合性著作。它從晚清中國與西方交手并著手現(xiàn)代化說起,一直寫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從國際環(huán)境、政治結構、經(jīng)濟發(fā)展、社會整合和科技進步等五方面,論述了中國現(xiàn)代化事業(yè)在晚清、民國初年、北洋軍閥、國民黨政府和解放后各個時期的起步、彷徨、動搖、發(fā)展、挫折、再發(fā)展的艱難歷程。作者對于中國國內(nèi)問題的探討,持論頗為客觀。對于想了解外國人如何看待中國現(xiàn)代化的讀者來說,本書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中華帝國的法律 [美]d.布迪等

    d.布迪系美國漢學界著名學者,其所著《中華帝國的法律》(由法學家c.莫里斯協(xié)助)一書,是迄今為止西方漢學家同類研究中最重要的著述之一。作者由清代案例匯編《刑案匯覽》中精選出190例,對這些案例的分析與評議占全書篇幅過半,此種美國式案例分析研究法也是本書特色之一。展讀此書,不但可以較全面了解清代法制,而且對于中國古代的法律傳統(tǒng)當有親切的認識。

    北美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名家十年文選 樂黛云等編選

    中國古典文學研究一直是在自身的文化體系內(nèi)進行的,直到20世紀,王國維、聞一多、朱光潛、宗白華等前輩學者從西方竊來“圣火”,才開創(chuàng)了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的嶄新局面。但我們往往偏重于在本土用西方理論觀照、闡發(fā)中國文學,而對于西方人、特別是華裔研究者在非本土的西方文化語境中的研究實績則重視不足。 這本《北美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名家十年文選》旨在嘗試著彌補這一不足,它力圖反映近10年來(1985-1995年)北美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的主要成就。所選14家的文章,大多出自在中國古典文選研究方面卓然自成一家的學者之手,它們不僅給我們提供一些別開生面的新見,而且更主要的是,其新的研究角度和方法為我們開啟了新的思維空間和研究空間。它們的研究在西方學界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廣泛的影響,相信也一定會引起中國古典文學的本土研究者以及想了解這一研究現(xiàn)狀的其他讀者的興趣。

    佛教征服中國 [荷]許里和

    佛教傳入中國,與本土文化相融合,這至少經(jīng)歷了三四百年。東晉廬山慧遠以前的中國早期佛教,就是一部中國人如何回應佛教這種外來文化的歷史,同時也是一部中外僧人如何同化兩種不同文化的歷史。作者以翔實的史料、獨特的視角重現(xiàn)了這段激蕩人心的歷史畫卷,敘述了公元4世紀和5世紀初中國南部和中部地區(qū)佛教的特點,剖析了佛教在當時中國傳播的社會背景,尤其是當時的夷夏關系,并以豐富的資料反映了當年中外僧人的弘法生涯。讀者借此可以較為全面地了解佛教不斷本土化的歷程。

    洪業(yè)——清朝開國史 [美]魏斐德

    魏斐德教授的史學名著《洪業(yè)——清朝開國史》,匠心獨具,把中國歷史上王朝循環(huán)中的一環(huán)——明清嬗代過程,作為運思課題。他從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民族、國防諸方面的宏大背景之中,對一個帝國如何最終陷入不可自拔的困境、另一個帝國又如何重建秩序走向強盛的過程,作了總體的解剖與透視。他使人看到,中華帝國的體制與秩序中天然包含著走向衰微的因素,而王朝更代則構成了重建秩序的機制與途徑;滿族入主,在此被視為一種重建秩序的特殊動因。

    胡適與中國的文藝復興——中國革命中的自由主義(1917-1937) [美]格里德

    本書為美國著名漢學家j.b.格里德博士研究胡適及現(xiàn)代中國知識分子的心態(tài)和命運的一部力著。作者以五四運動前后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的碰撞為背景,俯瞰1917-1937年20年間中國文藝復興運動的總體態(tài)勢;通過對當時中國知識階層杰出代表人物胡適的理論及思想活動的分析,論證了在中國這塊古老的土地上進行現(xiàn)代化建設的必要性和艱巨性。本書通過胡適的人格悲劇揭示出這樣一個真諦:中國的啟蒙者和精英群體,如果不能從人格及情感上同封建傳統(tǒng)實行最徹底的決裂,那么,他們的一切現(xiàn)代化的努力和奮斗都不可能獲得真正的成功。

    漢哲學思維的文化探源 [美]郝大維等

    作者郝大維、安樂哲是美國著名的比較哲學研究專家,在本書中圍繞自我、真理和超越這三個核心問題,逐個透徹分析中西方的不同認識,展示各自的價值和不足,及其在文化發(fā)展中的重大不同后果,是一本極具學術研究價值的專著。

    近代中國與新世界——康有為變法與大同思想研究 [美]蕭公權

    無論在國內(nèi)學術界,還是在國際漢學界,對于康有為的研究成果,似都難與其顯要的地位相稱。正因此,蕭公權教授晚年的這部平心之作,才更有所重要的參考價值。作者在大批康有為未刊手稿的支持下,以同情的了解和細密的筆觸,既凸顯了這位“南海圣人”特重人際關系的問題意識,也還原了他縱筆代圣賢立言的暢想過程。由是,本書通過對一位“儒家修正主義者”的探求,提示了一種激發(fā)古代思想生機的哲學式態(tài)度,和一條傳承文化資源的創(chuàng)造性思想。

    近代中國之種族觀念 [英]馮客著

    本書是一部評述中國近代種族觀念演變歷史的學術專著,作者圍繞中國種族觀形成與發(fā)展的歷程,結合多學科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較詳細地分析和評論了中國近代種族觀念的基本內(nèi)容及基本脈絡。展示出中國種族觀念的豐富形態(tài),為我國學者回顧近代發(fā)展提供了獨特視角,對中國學術界進行此類研究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經(jīng)學、政治和宗族——中華帝國晚期常州今文學派研究 [美]艾爾曼著

    在儒學發(fā)展史上,常州今文經(jīng)學是值得重視、卻又少有研究的一派。作者對常州今文學派產(chǎn)生、興盛的思想的“內(nèi)在理路”與“外部環(huán)境”作了互動的分析,認為18世紀的今文運動深深植根于區(qū)域性的社會生活之中。這本書實際是在深入探討“思想”從何而來、又因何而變。它是一部打通“思想史”與“社會史”的力作。

    孔子哲學思微 [美]郝大維等

    在中西思想對話的基礎上,本書不僅給出了孔子哲學的新解,還提供了比較哲學的范本。這種大跨度多層面的對話,由哲學家郝大維和漢學家安樂哲通力完成,故而既展開于哲學思辨?zhèn)鹘y(tǒng)與漢學考辨?zhèn)鹘y(tǒng)之間,間接地表現(xiàn)為中西圣哲的懇談,又展開于古代經(jīng)典文本與現(xiàn)代闡釋話語之間,鮮明地表現(xiàn)為古今心音的交響。它令人信服地證明,鑒于長期以來的文明碰撞和思想混雜造成了難以自拔的禪釋迷宮,所以倘要澄清對中國精神的某些不自覺誤解,往往有賴于加深對西方精神的批判性理解。

    他山的石頭記[美]宇文所安

    裝幀、開本 32;頁數(shù) 353;出版時間 2002-10-10

    本書乃“海外中國研究叢書”之一種。作者宇文所安是海外中國研究的名家,本書所收文章乃作者近年嘔心瀝血之作,以當代的學術視野和方法審視了傳統(tǒng)文學的閱讀和評價問題。無論是提出的論題,還是作者的學術分析,對當前的中國學術研究來說,都不失為一種學術規(guī)范。

    18世紀的中國官僚制度與荒政[法]魏丕信

    裝幀、開本 32開;頁數(shù) 364;出版時間 2002-10-10

    本書的作者魏丕信是聞名中外的中國社會經(jīng)濟史學家,他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開始以救荒為中心,對明清時期國家的作用進行重新審視。本書以1743 —1744年直隸救災為實例,瞻前(自宋至明)顧后(民國時期),研究了國家的救荒制度、措施及其成效,所論延及官僚制度與管理、國家財政、地方社會、糧食安全、商業(yè)與市場、鄉(xiāng)村經(jīng)濟和生活,等等,視野廣闊。作者所提出的18世紀國家所具有的積極精神,在管理經(jīng)濟方面的高度組織能力、權威性和效率性,已為國際學界所肯定,本書也被譽為20世紀后期國際中國史壇上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摘自江蘇人民出版社網(wǎng)站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版權所有:江蘇現(xiàn)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指導單位:江蘇省新聞出版局 江蘇省全民閱讀辦 主管單位:江蘇鳳凰出版?zhèn)髅郊瘓F 主辦單位:江蘇現(xiàn)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協(xié)辦單位:江蘇省全民閱讀促進會
備案號:蘇ICP備10080896號-8  地址:南京市洪武北路55號置地廣場 郵編:210005 電話:025-84783597 傳真:025-84783531 技術支持:江蘇現(xiàn)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隱私政策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