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偉大的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逝世700周年。中、意兩國正在舉辦一系列紀念活動,紀念這位中意文化交流的使者。比如,在北京中華世紀壇藝術(shù)館,“傳奇之旅:馬可·波羅與絲綢之路上的世界”展覽正在舉辦,用文物追溯13至20世紀歐亞大陸的跨文化交流。 馬可·波羅在中國的活動記錄在《馬可·波羅行紀》(原稱《東方見聞錄》)一書中。翻開《馬可·波羅行紀》,我們能夠找到大量和江蘇有關(guān)的文字,銘刻了這位偉大的旅行家在江蘇留下的足跡。 他和揚州的緣分最為深厚 揚州東關(guān)歷史文化街區(qū)的東入口處,豎立著一尊馬可·波羅騎馬旅行的塑像,旁邊的泰州路102號是我國唯一的馬可·波羅紀念館。根據(jù)《馬可·波羅行紀》的記載,馬可·波羅大概在元至元十九年(1282)到達揚州,此后滯留三年,因此書中有若干關(guān)于揚州的描寫。比如,“從泰州發(fā)足,向東南騎行一日,終抵揚州。城甚廣大,所屬二十七城,皆良城也”“此揚州城頗強盛……曾被選為十二行省治所之一也”“居民是偶像教徒,使用紙幣,恃工商為活。制造騎尉戰(zhàn)士之武裝甚多,蓋在此城及其附近屬地之中,駐有君主之戍兵甚眾也”。馬可·波羅還自稱,自己“曾奉大汗命,在此城治理亙?nèi)辍薄?/div> “在江蘇城市中,揚州和馬可·波羅的緣分最為深厚?!睋P州大學教授潘寶明告訴記者,馬可·波羅生動記錄了揚州城池廣大、商業(yè)繁榮。由于揚州突出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地位,元朝統(tǒng)治者對揚州極為重視,派駐重兵把守。揚州的居民廣泛使用紙幣,可見經(jīng)濟較為發(fā)達。 馬可·波羅不僅游歷揚州市區(qū),還踏足過揚州下轄的儀征(真州)、高郵、寶應等地。在他的筆下,寶應是“一個大市鎮(zhèn)”,以工商業(yè)為主,生活必需品充裕,“盛產(chǎn)絲,并可織造各種金線織物”;他對高郵的印象是:“距寶應東南方一日路程的地方,有一座建筑良好、地域?qū)拸V的城市叫高郵,這里的工商業(yè)十分興旺。魚的產(chǎn)量特別豐富,禽獸等獵物也很多。雉(野雞)的數(shù)量極多,用威尼斯銀幣一格魯梭就可以買到三只孔雀那樣大的雉”。儀征(真州)“有大量的鹽可供給鄰近各省。大汗從這種鹽務所收入的稅款,其數(shù)量之多,幾乎令人無法置信”。重要的長江渡口——瓜洲也出現(xiàn)在《馬可·波羅行紀》中:“瓜洲位于運河口上……這里每年匯集著大批的小麥和稻米,其中最大的部分運往汗八里(北京)城,供應皇帝和臣民。” 潘寶明說,馬可·波羅關(guān)于揚州以及下轄市縣的描寫,的確存在一些錯誤,比如他說揚州位于泰州的東南方向,就與事實不符。但考慮到《馬可·波羅行紀》是馬可·波羅多年后在意大利獄中所寫,而且他對元代揚州地區(qū)民俗風情的描述較為生動,所涉制度、風俗等也都有史料可印證,可推測馬可·波羅對揚州的描寫不太可能是杜撰。而在揚州民間,也流傳著很多傳說,為馬可·波羅來過揚州提供佐證。比如,揚州紫藤園的紫藤,相傳是馬可·波羅手植;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曾回憶,自己1929年在揚州旅行時目睹過一尊馬可·波羅石像,等等。由于揚州和馬可·波羅的不解情緣,上世紀80年代,馬可·波羅的家鄉(xiāng)威尼斯市贈送給揚州市一座銅獅雕塑,正是根據(jù)威尼斯圣馬可廣場上的銅獅雕塑所復制。 據(jù)記者了解,目前學術(shù)界對馬可·波羅在揚州經(jīng)歷的最大爭議,是他自述的“曾奉大汗命,在此城治理亙?nèi)辍?,也就是擔任揚州最高長官“揚州總督”三年。對此,“江蘇文脈整理研究與傳播”工程出版的《江蘇地方文化史·揚州卷》中指出,馬可·波羅在揚州為官三年的說法不太可信,中國的史書與地方志無任何記載。法國漢學家伯希和說:“至若馬可·波羅在揚州任職三年的話,只有馬可·波羅本人之語可憑。”但伯希和認為,馬可·波羅可能擔任過和鹽務有關(guān)的官員。已故著名元史學者楊志玖先生認為,馬可·波羅如果真的在揚州做過官的話,不太可能是最高行政長官,而是副手一類的官職。 這條大運河,馬可·波羅很熟悉 除了揚州,《馬可·波羅行紀》的文字還顯示了他游歷了江蘇多個城市,足跡幾乎遍布今天蘇南蘇北大部分區(qū)域。 對于毗鄰揚州的泰州,馬可·波羅這樣寫道:“這個城市的面積不是很大,不過一切生活必需品都十分豐富。居民多為商人,擁有許多商船?!彼涗浟颂┲菀詵|城市南通(通州)的社會狀況:“在城市和海岸的中間地帶,有許多鹽場,生產(chǎn)大量的鹽”。馬可·波羅注意到,泰州、通州兩地鹽業(yè)資源豐富,可通過發(fā)達的河流網(wǎng)快速運送海鹽。 對于與揚州隔江相望的城市鎮(zhèn)江,馬可·波羅著墨頗多:“應知此瓜洲城對面江中,有一巖石島,上建佛寺一所,有僧人二百,此寺管理不少廟宇,如同基督教徒之大主教堂也”“鎮(zhèn)江府……使用紙幣,恃工商為活。產(chǎn)絲多,以織數(shù)種金錦絲絹,所以見有富商大賈。野味及適于生活之百物皆饒”。熟悉鎮(zhèn)江的讀者應該能猜出,文中的“巖石島”,也就是被譽為“江中浮玉”的金山,山上的佛寺是江南名剎金山寺。馬可·波羅還提到了當時基督教在鎮(zhèn)江地區(qū)的傳播情況,與《至順鎮(zhèn)江志》的相關(guān)記載完全吻合。 揚州以北的淮安在《馬可·波羅行紀》中也有出現(xiàn)?!督K地方文化史·淮安卷》記載,《馬可·波羅行紀》中如此描述這座運河城市,“其城有船舶甚眾,并在黃色大河之上……此城為府治所在,故有貨物甚眾,輻輳于此。緣此城位置此河之上,有不少城市運貨來此,由此運往不少城市,惟意所欲。應知此城制鹽甚多,供給其他四十城市之用,由是大汗收入之額甚巨?!濒镀A相繼,貨物輻輳,鹽業(yè)興盛,四通八達,這是人們閱讀馬可·波羅這段文字后對淮安產(chǎn)生的印象。 很顯然,馬可·波羅所說的“黃色大河”就是指大運河。而他提及的江蘇城市,幾乎都位于運河邊,使人不得不遐想,馬可·波羅是乘坐船只,經(jīng)大運河水路游歷江蘇各地。比如,在經(jīng)過大運河邊的邳州時,他寫道:“行此三日畢,抵邳州,城大而富貴,工商業(yè)頗茂盛,產(chǎn)絲甚饒”。馬可·波羅也非常熟悉大運河舟楫往來,溝通南北的重要作用:“這條交通線是由許多河流、湖泊以及一條又寬又深的運河組成的……這條運河是由大汗下令挖掘的,為的是使船舶能從一條大河駛?cè)肓硪粭l大河……沿著運河兩岸,也同樣筑有堅固、寬闊的河堤,使陸上的交通變得非常方便?!?/div> 威尼斯人筆下的“東方威尼斯” 在位于蘇州市吳中區(qū)的吳中博物館,剛開幕不久的“觀看之道——威尼斯與蘇州城市主題攝影展”講述著東西方兩座“水城”跨越山海的牽絆。來自威尼斯的馬可·波羅當然也游歷過“東方威尼斯”蘇州。 他在《馬可·波羅行紀》中盛贊:“蘇州城漂亮得驚人,方圓有三十二公里。居民生產(chǎn)大量的生絲制成的綢緞,不僅供給自己消費,使人人都穿上綢緞,而且還行銷其他市場。他們之中,有些人已成為富商大賈”“這里人口眾多,稠密得令人吃驚。然而,民性善良怯懦。他們只從事工商業(yè),在這方面,的確顯得相當能干。如果他們的勇敢和他們的機智一樣優(yōu)越,那么,就憑他們眾多的人口,不僅可以征服全省,而且還可以放眼圖謀更遠的地方”“他們中有許多醫(yī)術(shù)高明的醫(yī)生,善于探出病根,對癥下藥。有些人是以學識淵博著稱的教授,或者如我們應該稱呼他們的那樣,是哲學家,還有一些人或許可以稱作魔術(shù)家或巫師”“在(蘇州)城外附近的山上,大黃長得茁壯喜人,并從這里分布到全省各地。也盛產(chǎn)生姜。而且售價低廉,一個威尼斯的銀幣可買到十八公斤的生姜”“有十六個富庶的大城市和城鎮(zhèn),屬于蘇州的管轄范圍。這里商業(yè)和工藝十分繁榮興盛”。 由蘇州著名學者王衛(wèi)平、王建華編著的《蘇州史紀》一書認為,馬可·波羅的相關(guān)記述多少有點夸大其詞,但總體上可信。元代的蘇州,人口超過了兩百萬,人口密度高達每平方公里328人,是江南地區(qū)的中心城市。正如馬可·波羅所說,當時的蘇州人“善良怯懦”,崇文重道。蘇州的醫(yī)藥業(yè)也非常發(fā)達,名醫(yī)輩出。絲織業(yè)更是興盛,雖然未必“人人都穿上綢緞”,但元代時蘇州的綢緞遠銷全國各地,也是不爭的事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