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菲四月,春風化細雨,花香浸書香。乘著春意,2024年江蘇全民閱讀日和世界讀書日如期而至。全省各地舉辦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為愛書人營造出濃厚的閱讀氛圍。 愛書,是銘刻在我們這個民族基因里的密碼,也是中華民族歷經艱難險阻而生生不息的力量所在。從《論語》開篇第一句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到抒發(fā)讀書人最高理想追求的“為中華民族之崛起而讀書”,中華上下五千年,書香氤氳在歷史的天空下,為我們民族厚植了最深沉的文化自信。優(yōu)良傳統(tǒng),正在新時代熠熠生輝。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全民閱讀。“全民閱讀”連續(xù)多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建設書香中國納入宏偉藍圖,濃厚的全民閱讀氛圍加速形成,激勵更多人打開書本、暢游書海,感受文字之美,盡享讀書之樂。 讀書,是萬般變化中不變的錨定。媒介技術在變,生活習慣在變,但讀書之于我們的意義沒有改變。今天,中國人對待讀書的態(tài)度,可以從來自江蘇的數(shù)據中找到回音:2023年,江蘇全省居民綜合閱讀率為90.34%,親子共讀熱潮興起,深度閱讀成為主流。工作與生活節(jié)奏再快,江蘇人也要為讀書“留白”,這份自覺背后,是人們越發(fā)清晰的認知——世界變化越快,喧囂雜音越多,我們就越需要從書籍中獲得向上托舉的力量。更為可貴的是,每個人都能在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中獲取這份力量。 愛讀書,認識真實的世界。處在資訊爆炸的環(huán)境中,我們與真相的距離是否更近?答案似乎并非如此。網絡水軍的誤導、信息繭房的束縛,新技術之下,人的注意力容易被拉入無意義的泥潭,思想容易陷入“傲慢與偏見”。而讀書,正是對抗這種下墜的托舉之力。讀過的書,就是我們打開世界的地圖,帶我們超越時空,窺見視線之外的世界,經歷不同尋常的冒險,探索從未涉足的知識,邂逅似曾相識的靈魂。書中有我們讀不完的熱愛、看不完的風景。 讀好書,迎接更好的自己。表達不清內心感觸,是詞不達意還是言不由衷?人工智能引發(fā)職場焦慮,是情緒問題還是知識問題?社會平均學歷越來越高,不少人的精神世界卻沒能同步豐饒,歸根結底,人的思想價值,不僅在于手上的證書,更取決于讀過的好書。好書是精神困頓最好的解藥,讀書日的推薦書單即為此而生。2013年起,江蘇每年向全省讀者推薦12本好書,《風起陜甘寧》帶我們領悟黃土高原塑造的中國革命精神;《敦煌藝術通識課》帶我們感受文明開場的千年之美;《ChatGPT時代:正在到來的人工智能新浪潮》帶我們與科技脈搏同拍……好書饗讀者,開卷更有益。 善讀書,踐行學用的統(tǒng)一。書本的營養(yǎng),如何轉化為自己的素養(yǎng)?學到的東西,怎么落實到行動上?《之江新語》收錄的《求知善讀,貴耳重目》一文對此作了一番精辟的論述:讀書客觀上是一個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過程,必須聯(lián)系實際、知行合一,通過理論的指導,利用知識的積累,來洞察客觀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讀書之“善”,就是善于從書香中汲取精神養(yǎng)分,轉化為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能力。江蘇處在改革開放的前沿,是應對各類風險挑戰(zhàn)的前哨,展現(xiàn)“走在前、做示范”的責任擔當,我們就要從書中學、在事上磨,變“讀書日”為“日日讀”,真正把讀書學習當成一種生活態(tài)度、一種工作責任、一種精神追求。(新華日報評論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