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著名学者莫砺锋、王兆鹏教授带着他们的最新著作《莫砺锋讲宋诗课》《王兆鹏讲宋词课》联袂做客第十一届江苏书展苏州主会场中心舞台,为现场的古典诗词和古代文学爱好者送上了一堂精彩的宋诗、宋词课。
宋代的词坛,涌现出“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柳永,“倚门回首”的李清照,“竹杖芒鞋轻胜马”的苏轼、“气吞万里如虎”的辛弃疾等读者耳熟能详的名家。他们创作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名篇,无论是缠绵悱恻的闺怨爱情,肝肠寸断的离思别绪,还是慷慨激昂壮志豪情,清新靓丽的山水小景,都让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为之倾心不已。
而宋诗与唐诗双峰并峙,是中国诗歌史上又一璀璨高峰,却又独具特色。与唐诗相比,宋诗思理深刻,独臻高境,不追求华美绚丽,而以平淡美为艺术极境,这些特征植根于宋代的思想文化背景。而苏轼、陆游等大诗人的成就,堪与李白、杜甫等唐代第一流的诗人相提并论。
莫砺锋是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会长、中国陆游研究会会长,王兆鹏是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中国词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李清照辛弃疾研究会会长。
莫砺锋与王兆鹏是多年好友,也是治学知己,早年分别师从文史大家程千帆先生和著名词学家唐圭璋先生,深耕唐宋文学研究领域多年,常与唐宋诗词为伴,积累了丰厚的学养,在诗词研究方面各有建树。他们围绕着苏轼、柳永、秦观、李清照、陆游、辛弃疾等宋代著名诗人、词家的人生经历、人格个性和诗词特色,宏观与微观结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宋诗宋词的发展历程,分享了写作的缘起和早年求学、相识的经历,解读了苏轼为何在北宋诗坛上独领风骚、柳永的错位人生、辛弃疾的英雄传奇等宋词内外的故事。王兆鹏教授现场用楚调吟诵了贺铸的《鹧鸪天》和苏轼的《江城子》,赢得了现场听众的阵阵喝彩。
莫砺锋教授讲唐诗,已为无数热爱传统文化的读者所熟知,但他对宋诗也有着深入的研究。“《全唐诗》有56000多首,很多人都能够读完,存世的宋诗则有27万多首,很少有人全部看过。”莫砺锋说,为了帮助读者了解宋诗的魅力,他写了这本 《莫砺锋讲宋诗课》。
当有人问及莫砺锋在这么多宋诗中,他最爱哪一首时,莫砺锋的选择是文天祥的《正气歌》。在他看来,这首文天祥在就义前写的长诗,蕴含着爱国精神,体现着铮铮铁骨。莫砺锋坦言,他对这首诗充满着崇拜之情,“《正气歌》告诉后人,天地之间有一种崇高的正气是永远不灭的。那么多先贤为什么能够为了崇高的道德目标,坚贞不屈,慷慨赴死 ,《正气歌》给出了答案。”
莫砺锋与王兆鹏两位教授长期研究古典诗词,研究传统文化。当现场有读者问及如何继承发扬传统文化时,莫砺锋答道,应该继承发扬传统文化中的观念文化,也就是非物质的精神文化。
在他看来,古人的思想,古人的精神追求,以典籍文献为载体,记录在文字和书本中。文献典籍浩如烟海,我们当然应该找最经典的文献如《论语》《孟子》《老子》《庄子》来阅读,但也不能忽视古代文学作品,特别是古诗词。这是因为,古诗词生动阐释了古人的思想和价值判断,记录了他们的人生观和生活态度,展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读唐诗宋词,就是和古人进行一番心灵对话。
几乎是不约而同,两位学术大咖都推荐读者多读读苏东坡的诗词。莫砺锋说,苏东坡的诗词充满着积极的人生态度,比如著名的《定风波》,体现了他在逆境中奋发有为,从容不迫的人生观,对于当代人,尤其是孩子很有价值,有助于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
王兆鹏则坦言,面对人生的挫折和磨难,宋代的文人们,如范仲淹、辛弃疾、秦观都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但他最爱的也是苏东坡。那句著名的“一蓑烟雨任平生”看似说的是下雨穿上了蓑衣,其实是指“心灵的蓑衣”。那句著名的“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也发散着思辨的光芒。他认为,苏东坡其实是在说,人生的困境和逆境是交替转化,一个人要有平常的心态直面月圆月缺和起落沉浮,“苏东坡的诗词中蕴藏着很多人生的智慧,至今还值得当代人去细细品读。”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于锋/文 陈俨/摄 王悦谋 赵宇/视频
编辑: 于锋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
听说过
全民阅读